当前位置:首页
>廉政动态>媒体报道

清廉浙江:先烈之血 主义之花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 2021 - 06 - 30 字体:[ ]

他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第一批团员;他被胡愈之称赞为上虞革命运动的点火人,由他传入上虞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至今还珍藏于上虞档案馆,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他也是早期苏州、上虞党组织的创建者。他就是党史发展路上的大道先行者——叶天底。

在浙东古运河之畔的上虞谢家桥村,有一座三开间穿斗式砖木结构的清代两层楼房,原称“望霞楼”。1898年,叶天底烈士就在这里出生,也是从这里走向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

叶天底原名叶霖蔚。父亲叶翰芳,落第文人;母亲俞氏为名画家之女。叶家书香门第,诗礼传家,叶天底从小温文尔雅、甚至可以说安分守己。转变发生在1920年3月28日。叶天底参加了杭州的“一师学潮”,当他看到警方暴力镇压学生运动,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冲到了示威队伍前面,厉声斥责镇压学生的警察,却被警察用枪托击中面部,满面鲜血,晕倒在地。这一击对叶天底来说,可谓是当头棒喝,从这一刻开始,“安分守己”的叶天底开始向革命者转变。

《民国时报》刊登叶天底受伤的消息

“一师风潮”后,叶天底愤然离校去了上海。经陈望道推荐,在上海一家印刷所校对《新青年》文稿,结识陈独秀、邵力子、杨明斋等进步人士,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20年8月22日,叶天底和俞秀松、施存统、袁振英等人在上海新渔阳里6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回家养病的叶天底,带回一批革命刊物和共产主义书籍,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就这样传到了上虞。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以及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通知

身体情况稍有好转,叶天底就办报纸、创夜校,积极投身当地农民运动。

1923年底,叶天底经瞿秋白和恽代英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仪式上,叶天底斩钉截铁地说道:“现今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党,以天为棺材盖、地为棺材底,随时准备为革命流血牺牲。”至此,改名为天底。

中共上虞独立支部纪念室

1926年7月16日,中共上虞独立支部成立大会召开,叶天底出任书记,上虞县第一个共产党基层组织诞生了。自此,上虞的革命斗争有了领导的核心,人民革命斗争也随之在上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开展起来。

1927年11月,遵照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开展浙东秋收大暴动,由叶天底负责组织和指挥工农武装占据上虞城。不料,行动尚未开始,省委机关却遭敌人破坏,计划被提前探悉,暴动流产,叶天底也于11月12日在家中被捕,被关入浙江陆军监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迫利诱,叶天底毫不妥协。敌人企图从政治上软化他,对他说:“只要你在自首书上签一个字就可以释放你。”他严词拒绝:“要我签一个字,我宁可死!”敌人又引诱他说:“只要你讲一句‘我以前走错路了’,就放你。”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天底走的是光明正大的路,没有错!”

叶天底绝命书

叶天底估计敌人很快就会对自己下毒手,遂于1928年2月3日,给哥哥写了一封绝命书,信中写道:“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那羸弱的身体,却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力量。五天后,重病的叶天底被敌人用门板抬到狱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岁。

“主义之花遍九州,烈士之血染汗青。”年轻的叶天底,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起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点燃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叶天底烈士纪念碑

为了纪念叶天底烈士,上虞县政府于1987年拨款对其故居进行了维修,并辟为叶天底烈士纪念室。纪念室前的雕花青石碑上镌刻着著名学者钱君陶先生的题词“叶天底烈士纪念碑”。

叶天底纪念室

叶天底纪念室正门

走进纪念室,大门上悬胡愈之所书“叶天底纪念室”匾,两侧檐柱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抱对。

纪念室内部展陈

纪念室内主要展示了中共上虞党组织建立经过、叶天底与独立支部活动、组织八县联合秋收起义、叶天底在狱中斗争等情况,并存有部分烈士书信、手稿及生前所用物品。2007年,在故居书房,又辟置了中共上虞独立支部创建地纪念室,成为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自开放以来,已接待各地学习参观党员群众400余批次、近万余人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虞舜大地上的党员干部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全身心投入到建设“重要展示窗口”和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各项工作中,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