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廉政动态>媒体报道

清廉浙江:闪电转移 留存革命星星之火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 2021 - 07 - 07 字体:[ ]

在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庙弄社区,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它坐北朝南,为五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屋,在一排现代民居中显得略微有些特别。走近查看门旁的牌匾才发现,这处不起眼的私宅原来竟是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1945年9月,著名的“北撤会议”便是在这里召开。

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南侧门斗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胜利。然而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调兵遣将包围解放区。8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的任务》,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做好应对内战的准备。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

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

浙东区委书记谭启龙、浙东新四军游击纵队司令员何克希等当机立断,研究北撤行动。9月20日,浙东区党委会议在一间平房召开,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7人参加。会议传达了中央决定,研究和确定北撤的部署、路线等问题。9月23日,浙东纵队地、县、支队以上领导30多人在这里召开浙东区党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在7天内调集300余艘船只,组织15000人部队由上虞丰惠等地集中出发、分批北撤等7项决定。

北撤会议旧址内景

这是一次秘密而紧张的撤离任务。由于时间紧迫,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第一时间着手落实撤离任务,以至于会场内的桌椅和杯盘碗碟至今还保持着“开会时”的状态。东西两侧墙上悬挂了当年参加会议的谭启龙等16位浙东新四军游击纵队负责人的照片及简历,北侧墙上以若干图片介绍了北撤“电示”摘要、北撤行动路线等情况。

《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北撤会议作出的7项重要决定中的其中一项就是起草告人民文书,告知人民为何北撤,并表达了对浙东人民的不舍之情。字字句句情深意切,从中可以看出,浙东纵队四年间与当地的百姓一起战斗、抗日,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北撤行动也得到了浙东人民的大力支持,当地百姓为浙东纵队提供了大量的船只、草鞋等物资,对北撤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撤路线示意图

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乘浙东游击纵队北撤之际进行偷袭,区党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决定分三路共6批进行北撤,并约定以江苏青浦观音堂为中途集结点,然后过长江去苏北。1945年9月30日起,浙东纵队陆续按计划北撤。一路上,部队克服台风的恶劣天气,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展开多次激烈战斗。11月初,浙东游击纵队和地方党政干部15000余人全部抵达苏中东台,胜利完成了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交予的战略专一任务,保存了革命力量。

北撤后的队伍统一整编后,南征北战,依旧所向披靡,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及解放一江山岛等诸多战役,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

北撤无疑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东区委的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事件,北撤会议旧址作为事件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94年10月,会议旧址得到筹建修复,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旧址一侧的座楼一层被辟置为“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陈列馆正厅前悬挂由原中共浙东区委员会书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委员谭启龙所书的馆名。馆内设8个展厅,展出了中国共产党上虞党组织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的重要活动史料,有照片(图表)255幅,实物仿制品99件。锈迹斑斑的步枪、土炮、大刀、文件箱等物件,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战争年代的故事。

党员干部正在参观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撤会议旧址已累计接待各地学习参观党员群众470余批次近1.1万余人次。作为浙江大地上诞生的英雄和先锋,新四军浙东纵队的事迹和精神正激励后来人不断前行!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