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廉政动态>媒体报道

上虞日报:清风拂动共富路 竹乡绘就新画卷
长塘镇以清廉单元护航乡村振兴发展
信息来源:上虞日报 发布日期: 2022 - 06 - 30 字体:[ ]

暮色落下,蝉鸣四起,长塘镇的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村道平整加宽后,走起来宽敞多了!”“张岙山塘和长塘溪、大南溪都在整治,汛期咱不用愁了。”清廉村社公示栏前,村民们纷纷驻足,最新政策、村级财务明细、群众疑难问题……大家边看边议,把村里事当成了自家事。

长塘镇的“里外”变化,得益于清廉建设和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近年来,该镇紧盯共同富裕关键部位做优清廉单元,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基层,以“清廉之干”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竹乡样板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源头探索寻求“点”的突破

在桃园村梅园微网格的廉政长廊,村民们常常拿上一把蒲扇,围坐在一起,看似平常的唠家常,却是村干部和网格员听取民意、了解民情、沟通感情的有效途径。各抒己见中,信任的纽带将大家紧紧连结在一起,营造了“清爽网格、清廉村务、清和民风”的氛围。“干群距离一下就近了。”一位村民这样评价道。

“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据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朱来生介绍,目前,全村建立了“进村民庭院、进田间地头、进手机微信、进村规民约、进网格阵地”五进模式,既让村民有了集中议事的渠道,也让村干部有了接受监督的平台,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热情。

朱来生细数,经过实践,桃园村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共治到善治的转变,村民主动参与村级发展建设的议事监督中,村务公开透明,邻里相处和睦,生活欣欣向荣;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庭院、水体、村容村貌日渐改善,成为全国绿色小康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等;从贫到富的转变,乘着先行村创建的东风,打造共同富裕“世外桃源”,人气和农产品销售量大大提高,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桃园之治,村民期盼的幸福生活如约而至。

横向辐射带来“线”的联动

桃园变了,罗村也在变。优美的环境与清新淳朴的乡风相互交织,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当空烈日下,村干部步履不停入户走访,忙碌的身影映射着全新的清廉气象。“村干部来一趟,公示栏里就多了乡亲们最关心的问题,大家一起监督,事情办没办好都看得到。”村民罗大爷曾向村干部反映村庄角落一块荒地杂乱不堪,村干部随即将问题张贴在公示栏里,不出一个礼拜,问题下方多了一条细致的回复,荒地也改头换面。

当前,罗村村经过专项督查和整治,梳理分类编制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将监督内容细化,议出了一本“明白账”,不仅解决了“监督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如何监督”的难题。村民也从“雾里看花”变为“晴日看园”。

“监督渠道畅通了,对村干部的约束多了,农村基层的矛盾就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罗村村监察信息员胡丽雯坦言,自己经常通过列席村级会议、审核资金、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村级事务和村干部开展贴身监督。她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要,将不断拓展廉情信息来源,多渠道倾听群众声音,做好党纪党规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作风的“廉报员”。

多点开花实现“面”的净化

在打造清廉单元的过程中,长塘镇还巧打文化牌,寓廉于景、润物无声,让清廉之风在竹乡落地生根。湖田村围绕“千亩湿地红船水乡”,以渔船配莲花的造型,彰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廉政文化;会篁村以清廉文化为主题打造“修竹园”,让廉洁村风吹进千家万户;谢憩村发挥“安而小憩”乡土本色,引导村民传承家风家训,留下文化根脉……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廉洁标语、一个个带着生活气息而又动听的家风故事、一处处廉政景观造型,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更让基层党员群众处处见廉、时时享廉。

针对村级监督监察力量薄弱、经验不足等问题,长塘镇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联动办信和协同办案,并建立例会交流和会商研判制度,形成联动监督工作格局,实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攥指成拳”转变,极大提升了监督执纪问责效率。

“‘镇域片区协作联动+’的监督新模式,破解了熟人圈子对监督执纪工作的干扰,弥补了我们基层纪委力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的短板,为进一步提高办案质效夯实了基础。”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郭丽表示,治理有效是美丽村庄的灵魂,乡风清朗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她们将继续通过村务明细“晒廉”,干群围坐“议廉”,下户走访“问廉”,监督推进“答廉”,在基层治理中擦亮廉的招牌、清的底色。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